[系统功能设置]里分帐套设置和功能设置两项. [帐套设置]是针对帐套的一系列操作,包括打开帐套,增加帐套,删除帐套,帐套更名等!(小提示:帐套文件也就是您的数据文件,所有的数据都是存放在这个后辍名为.gyt的帐套文件里的.) [帐套]后面的下拉列表是系统内已有的帐套名称,可以存在多个帐套,登录时,直接选择您需要的帐套即可.帐套名称后面紧跟有一个[...]的按钮,点击这个按钮可以查看到帐套文件的完整存放路径即文件名,也可以直接打开帐套所在的文件夹,还可以备份该帐套! [默认使用该帐套,以后不要显示本窗口]如果勾选该项,那么,在登录软件的时候就不会显示这个帐套管理的窗体了,而直接登录您选择的这个帐套了. [打开帐套]:用于打开所选择的帐套. [增加帐套]按钮包括以下三个子项: [建立新的帐套]即新建一个帐套,管易通允许建立多个帐套,数量不限.按照提示进行操作即可. [导入已有帐套]用于将已经存在的后辍名为.gyt的管易通帐套文件,导入到系统内,导入后系统内会增加一个帐套,不影响原来已经存在的帐套. 小型局域网版软件联机操作时就会用到此功能.在本机上导入局域网上存放在某一完全共享(允许更改)的文件夹里帐套文件,即可实现联机运行! [当前帐套更名]用于修改当前选定帐套的名称. [删除帐套]从帐套列表中删除帐套(磁盘上的帐套文件不会被删除). 接下来介绍一下[功能设置],依次点击[系统管理][系统设置][系统功能设置],第一步:模式选择,如下图 在这里,您可以选择您需要的货品流动模式,只需勾选需要的选项即可.[允许特定的往来单位具有供应商及客户双重身份]被勾选后,在[基础数据]供应商资料或者客户资料里,点击[修改] 相关的供应商或者客户详细资料下方就会多出一个选项.勾选此项后如下图: 这样,在做单据的时候,不管是在选择客户,还是在选择供应商的时候被设置了双重身份的单位都会被列出来,供您调用. [下次启动软件时运行本向导]如果被勾选,那么下次登录软件的时候,还会自动运行这个功能设置向导,所以,把前面的勾去掉即可. 第二步[单据设置] 在这里可以设置,软件菜单项里显示出来的单据名称,以及自动生成的单号的前辍.这些都很容易理解,另外还有以下两个功能需要讲解一下: [允许以Excel导入方式录入单据明细]也就是指在录单的时候,直接从EXCEL表格里导入单据明细.勾选此项后,在出入库单据右上角都会多出一个绿色的[excel数据导入]按钮,点击这个按钮就可以像导入货品档案一样,把单据明细导入进去了. [点击这里增设单据描述项目]可以为系统内一共八种单据分别增加一个描述项,现在我们就给采购入库单增加一个名为:单据说明的描述项,设置后的结果如上图.设置方法请看下图: 直接勾选采购入库后面的复选框,然后填入您需要的描述信息,如单据描述,单据说明等,然后点击确定即可.其它单据的设置方法相同. 第三步:货品设置 可以设置在系统内货品的统称,如货品,物品,物料等! 还可以设置,货品可否由其它零件组成,如果此项被勾选,那么在[基础数据][货品档案]里就会多出如下图一样的一个复选框: 勾选这个复选框后,就可以在下面的表格里,设置这个货品是由哪些零件组成的了. 这个功能如果被勾选,那么就可以在出库的时候,使用[组装出库]的功能了,组装出库的具体操作方法请到出库管理或点击这里查看! 第四步:数量设置 解释一下: [出库时禁止超过实际库存数]勾选此项后,如果仓库里货品A数量为10个,那么出库的时候最多也就只能出10个,超过10个程序是不允许操作的. [禁止单据中数量存在负数]勾选此项后,在单据里的数量这一项是不允许录入负数的.如做入库单时,入库货品数量为-10个,这是不允许的. 两个库存报警功能勾选后,如果在[基础数据][货品档案]里,有设置货品的库存底限,和库存上限属性,如下图: 那么,系统在启动的时候就会自动检查是否达到了这两个限制,若达到了,就会用户登录软件后弹出提示,如下图: 第五步:价格金额 此项若勾选,则系统内所有地方都只记录货品的数量,不记录单价及金额. 此项若勾选,则在录入编辑单据时,直接调用系统自动计算出来的默认价格,不可手工修改. 此项若勾选,则在做销售单的时候,系统会自动调用最后一次与该客户的交易价格. 这两项若勾选,可设置想要保留的小数位数. 此项若勾选,则在采购单下方就会显示一项[实付款] 若[实付款]保持为空,那么系统默认设置将这些应付款[记入到应付帐]里,您也可以设置为[零付款结算],也就是这张入库单不需要付款给供应商,自然,在系统的应付帐款里也就不会记录有4337.37这笔款项了. 若[实付款]有填入金额,那系统显示如下: 若选择[余款记入应付帐],那么,337.37元的将会自动记录到应付帐款里.若选择[按实付款结算],那么系统就会将余款舍去,不会记入应付帐款! 与 类似. 到这里,系统功能设置就设置好了,然后,点击[保存设置]即可.
|